朋友周娴不喜欢儿子曦阑吃学校的盒饭,她觉得那种大锅大灶炒出来的菜没味道,只有家常的饭菜才是最适合的。于是每天早晨她都会给儿子准备午饭。开始的时候,曦阑是不肯带饭的,但是吃了几次学校的盒饭之后,他就不再坚持了,并且还会和妈妈煞有介事地“点菜”。
而周娴为孩子准备饭也非常用心,有菜、有肉、有汤、有颜值。她给曦阑准备的饭碗,也充满童趣,充满食欲。周娴说:“我多花了一点点时间,只是希望曦阑吃好一点。虽然孩子也可以在学校吃盒饭,但是也可以选择精致些。”当然,并不是说每个家长都要去学周娴做便当,成长的仪式感也不仅仅限于一顿好吃的午餐。
周娴的事,让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事。至今如果让我回忆起小学时候的事情的话,我还会非常羡慕房锐同学。我们当时上学的时候,学校还没有食堂,孩子都需要在小卖店买零食作为午饭。但是房锐却不用,每天的第三节课,我们班的门会准时被敲开,那是房锐的爸爸来给她送午饭。有时候是排骨,有时候是米饭配鸡块,有时候是莲藕,有时候是鸡蛋炒饭,有人问为什么每天都要辛苦的送饭,房爸爸给出的答案,让我们异常难过,房爸爸说,他舍不得孩子小小的胃每天被硬硬的垃圾食品填充。我们表面上总是开房锐的玩笑,说她是一个小孩儿,还要爸爸送饭,但是在心里对她羡慕得不得了。那时候还没有“仪式感”这个词,现在看来,房爸爸给她送饭这件事,就是充满了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