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背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大陆内蒙古最后一块靠近边境的原始草原 这里的蒙古牧民还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生态特点,他们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放养着牛、羊,与成群的强悍的草原狼共同维护着草原的生态平衡 他们憎恨着狼――狼是侵犯他们家园的敌人;他们同时也敬畏着狼――草原狼帮助蒙古牧民猎杀着草原上不能够过多承载的食草动物:黄羊、兔子和大大小小的草原鼠 他们同时也深深地崇敬着狼――草原狼是蒙古民族的原始图腾 狼的凶悍、残忍、智慧和团队精神,狼的军事才能和组织分工,曾经是13世纪蒙古军队征战欧亚的天然教官和进化的发动机 正是蒙古民族的历史和神秘,草原的广阔和浪漫,将该书的主人公、一个叫陈阵的北京青年带进了草原 很快,陈阵发现草原并不全是浪漫和自由 牧民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必须和狼进行战斗 他亲眼目睹蒙古的女人和小孩与偷袭羊群的狼――像豹子一样大的狼――徒手搏斗 也曾误入狼群、并亲眼看见群狼怎样在头狼的指挥下,调兵遣将围猎几百只黄羊 但是,人却抢了狼储存的食物 为了报复人的贪婪,狼利用冬季风雪和夏季蚊灾的掩护,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偷袭军马群的残酷而壮烈的战役 于是人又被激怒了 来自于农耕民族的干部不顾蒙古牧民的反对,开始了大规模的围猎狼群的战斗 狼在死亡前的尊严和牺牲精神震撼了陈阵 陈阵和他的朋友亲自掏了一窝小狼,并且养了其中的一只 他要通过一只小狼的成长,探索狼的习性和狼的哲学 通过一系列的令人陶醉的有趣的故事,陈阵发现狼是动物中唯一不可驯服的、十分神秘的动物 比如,第一次面对食物或者面对大批食物的时候,会举行跑圈,类似现代宗教的感恩仪式或者祭祀;比如,狼一旦离开大地就会颤抖无力,又像希腊神话中的泰坦 进而,陈阵又发现蒙古民族不仅将狼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崇拜的对象,而且,死后又将自己的尸体放到狼出没的地方,实施“天葬” 蒙古牧民相信狼会将他们的灵魂带上“腾格里”(蒙语:天) 狼是蒙古人敬畏的敌人,也是他们相伴一生、甚至是来生的朋友 正是蒙古人带着狼的精神征服了差不多半个地球,开通了东西方商业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陈阵和他的来自于北京的青年朋友,因为狼的缘故和牧民融为一片 但是,他们无法阻挡来自于农耕文化和文革时期的错误政策对草原生态的破坏 他们首先用现代武器杀狼,将仅存的狼驱赶到边境外 进而,大片的开垦草原土地 几年以后,草原上鼠害横行,大片的草原沙化 在作品的最后,也就小说的尾声,来自于蒙古草原的沙尘暴已经遮天避日地肆虐北京,浮尘甚至飘过大海,在日本和韩国的天空游荡 20世纪60到70年代,中国推行“以粮为纲”政策,大面积垦草种粮,造成大面积草原风蚀沙化 20世纪80年代推行牲畜承包责任制,20世纪90年代实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固化了草原分户管理的经营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压力不断加强、畜牧业养殖数量的发展以及不合理的活动,如过度放牧、滥垦、乱采滥挖等,使得草原退化问题十分严重,草原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草原正以历史上最脆弱、最严峻的生态环境,供养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负担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活动 作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作了《狼图腾》,体现出了生态主义学者对生态问题的关注 1967年,姜戎响应中央号召来到中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插队成为知青,在内蒙古大草原生活了11个年头,见证了草原由盛转衰的过程和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冲突 目睹了原始草原的自然风貌,也目睹了草原的毁灭和整个游牧文明的毁坏 出于对草原的热爱和怀念,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创作了半自传体性质的小说《狼图腾》 1971年,姜戎将《狼图腾》的故事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在北京开始写作初稿,2003年年末定稿,2004年4月正式出版 陈阵是一个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自愿到内蒙古大草原插队 陈阵和他的来自于北京的青年朋友,因为狼的缘故和牧民融为一片 但是,他们无法阻挡来自于农耕文化和文革时期的错误政策对草原生态的破坏 特别是以人口的膨胀、农业的需要和牧业的扩张破坏原始生态优良的天鹅湖,后来他们就用现代武器杀狼,一杀几乎不留活口,且将仅存的狼驱赶到边境外以至于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导致其整体性和循环性失衡,进而,大片的开垦草原土地 几年以后,草原上鼠害横行,大片的草原沙化 陈阵经常扮演着作者代言人的角色,反反复复地讴歌狼和狼图腾,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倡扬充满兽性魅力的武功,那种为了种群利益(上升到人类层面就是国家、民族利益)而不顾人类伦理的侵略性行径 毕利格老人在《狼图腾》中是一个智者形象的存在 他深爱着草原,对草原上的一切都深深眷恋并了如指掌 在对待草原生物的态度上,他向世人显示出了高超的生存智慧 他的信条是:草原是大命,其他都是小命,小命要生存,首先要保证大命的生存 在确保蒙古草原这个大命长久生存的因素中,蒙古狼就成为了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正是因为有狼的存在,才使草原上形成了稳定的生态链,人们才有了稳定的牛羊等肉食供应 但是,怀有农耕思维的当权派却不这么认为,他们从狼吃牛羊这一现象简单得出:狼是人们的天然敌人,对狼就得赶尽杀绝 这正是具有游牧思维的毕利格老人绝对不能认可的 得益于长久的游牧文化熏陶,他清醒地认识到:食肉的蒙古狼,正是蒙古草原和蒙古人得以长久生存的关键所在 狼虽然捕食牛羊,但更多时候是以野生食草动物为食,这样就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蒙古草原,也就使蒙古人有了生存的根本基础 所以,他对蒙古狼的态度是:打,但不能打绝 这一观点就与当权派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可以说,老人生命的最后几年,就是在打狼与护狼(最终是为了护狼)的自我斗争中度过的 当然,他最终还是失败了,蒙古草原的狼被赶尽杀绝了 最后,他对草原所能做的就是将自己的肉身还给草原,所以才有了那略显悲凉的天葬仪式——在内地草原已经没有了狼,要想让狼把尸体吃掉,还得到边防公路附近 包顺贵在《狼图腾》中是一个不折不扣讨人嫌的角色 来到新草场,他像发现了大金矿,大声高叫:真是块风水宝地,翡翠聚宝盆啊,真应该先请军区首长们开着小车来这儿玩几天,打天鹅打野鸭子,再在草地上生火吃烤肉 呜呼哀哉,一群“癞蛤蟆”要吃天鹅肉 可怜的天鹅夫妻双双命丧油锅;草原上稀有的白芍药花被他连根拔起,就为了搏军区首长一笑;繁衍了数百年的獭子,也遭到了灭顶之灾;不顾牧民劝阻,枉顾草原“大命”而让自己村的农耕人口进驻草原开地种田,只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民族心理《狼图腾》中透过狼与狗的对比,指出农耕民族具有温顺服从的特性,描述了游牧民族具有的勇猛不屈服的品质 狗是豢养的,狗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早已被完全驯化,成为了草原民族的游牧和狩猎的工具,服从是他们最需要做的 狼则具有敢于冒险的勇者精神,这种精神从草原落地生根,成长至今 狼的血液流淌在游牧民族的血脉中,造就了游牧民族特有的勇猛、坚强、好斗、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羊具有懦弱妥协的天性象征,小说对于绵羊群遭遇一条大狼偷袭的事件做了集中描写:怯懦的绵羊在大狼的猛攻下毫无招架之力,即便被撕开了羊腿,膀子大股地冒着血,也仅仅是敢于胡乱蹬几下前蹄,先天性胆小懦弱的性格使其就是不会像山羊那样大喊大叫,求助同伴 面对绵羊的遭遇,软弱羊群的反应更令人震惊,它们选择了充当看客而不是救助 这样的场景非常近似鲁迅的《药》中的场景,而鲁迅先生的态度则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 如果把狼视为游牧精神的象征,那么从另一方面,绵羊则象征着农耕文明 游牧民族在原始自然的生存环境中,与天斗、与地斗、与狼斗,形成了像狼一样的民族性格 生态意识《狼图腾》中,草原生态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肉食动物、草食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构成的动态平衡,而狼在这个食物链中处于捕猎者的高端地位 在人与狼之间千万年的生存抗衡中,草原狼对于草原人骁勇强悍的性格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授予了草原人非凡的军事才能,同时成为了草原人死后灵魂上天的载体 狼是草原的清洁工,肩负着防疫草原的重担 特别是在爆发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草原狼把草原上牛羊马、旱獭黄羊、野兔野鼠、甚至人的尸体统统处理干净,用狼嘴、狼胃和狼肠将所有的养分吸收干净,最后只剩下一点毛发牙齿留给了草原,没有给细菌留下一点点滋生的环境 万年历史的草原能一直如此纯净,草原狼功勋卓著 狼也是草原衰亡历程的亲历者,当以包顺贵为代表的一行干部来到额仑草原,按照自我的农耕观念来开发草原时,一系列的灾难便开始降临 人的欲望成为毁灭草原的罪魁祸首:如包顺贵,升官发财早已让他忘记了自己身为蒙古人的信仰,只记得拍狼尸照片向上级邀功;把圣洁的芍药花掠走献给首长;把狼灭光腾出地方耕作 其次是老王头为代表的民工:他们挖走了狼的冻黄羊,逼得狼只好围攻马群;还用偷来的天鹅蛋做诱饵射杀天鹅;甚至违背蒙古族人的传统,用烟熏点炮的方法把千年不衰的獭山上大大小小的獭子一网打尽、炼成獭油 牧民内部也层次不一,在物质诱惑下无所不作 如道尔基家早已汉化,背弃了自己的信仰,什么毒招都敢使:用爆竹炸狼洞、用辣椒水灌狼窝、用毒药狼夹抓狼、在苇子地放火烧狼、驾吉普车追狼、将狼一步步逼入绝境 各种生命原本在草原法则下进行着最自然的、平等的博弈 然而在人类的干扰下,动物的正常生存受到了破坏 人们不顾一切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灭狼,于是小狼死了,白毛狼王也逃亡了外蒙古 没有了生机的草原,也必将在失衡中慢慢消亡,作为草原的代表—草原狼成为最高贵的遗憾牺牲品 作者借助草原狼的悲惨遭遇,表达了沉重的哀叹和惋惜,对于破坏草原生态的恶行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和谴责 哲学思想《狼图腾》中作者阐释了大命与小命的草原辩证哲学 狼吃掉黄羊、旱獭、老鼠,使它们的数量不会增长过快,不会毁坏草原;狼虽然吃人伤畜,但也使得人和牲畜的数量不会激增 一旦狼遭到人类的过量捕杀,也反过来会影响草原生态的正常运转,各类问题便接踵而来 草原人与狼搏斗却又崇拜狼、敬狼,这是一个有关人与自然、人性与狼性、狼道与天道的小说世界 《狼图腾》中虚实结合的手法也极大地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在小狼死后,狼旗被猛烈的西北风吹得猎猎飘动,蒙古包烟筒冒出的成群白烟在小狼身下流动,小狼在云烟中好似腾云驾雾,自由自在地翻滚飞舞,展示了生命意志的飞扬 《狼图腾》还从艾草烟的茫茫实景升华到民族的武装与敬畏 上百个艾草烟盆同时涌烟驱蚊,草原上出现了一大片林立的工厂烟筒,草原仿佛一瞬间变成了太平洋大海战时的壮阔海景 艾草烟的苍茫此时成为狼图腾精神的承载象征,作者在艾草烟的物象想象中构建了图腾精神的美学视界 《狼图腾》中还渗透了时空转换哲学思想 陈阵放牧时联想到了百年前的苏武牧羊的孤独悲凉,感叹道在数以百年计的时间纵线上、万年如一的远古草原背景下,人在这一刻显得那么渺小 宗教思想《狼图腾》中的蒙古狼形象拥有着更多的文化负载和草原记忆,全书均以草原神灵和生态英雄的身份出现,成为了游牧文明和蒙古民族的一种符号象征 《狼图腾》对于两类民族的信仰表达做了讨论 与游牧相比,农耕地区的人们往往对于土地感情深厚,这里的居民往往不愿离开家园,奉土地为神灵 草原的原始牧民几乎与外界隔绝,他们往往运用朴素的简单类比的思维认知草原的一切 蒙古族被誉为永恒的青色民族,他们敬仰苍天,认为自己是天的儿女 在《狼图腾》里经常出现的有两个词:“长生天”和“腾格里”,渗透了草原民族对长生天、腾格里的无比的信仰和敬畏 草原地区的生产力发展缓慢,水平低下,自然条件往往可以决定人类是否能够继续生存 蒙古民族千百年来以宗教的信仰形式肯定了狼对草原生命与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是狼使水草丰沛的额仑草原维系了几千年的美丽演变 在《狼图腾》中,游牧民族视狼为精神偶像和草原之魂,狼是游牧民族心中神明一样的存在 狼崇拜影响了草原人的性格、行为、情感和民族精神,游牧的精神气质也对中华民族性格品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狼是草原民族内心的自由偶像,是腾格里和长生天派来守护草原的,也是蒙古人的灵魂回归腾格里的通道 小说中关于陈阵追寻图腾崇拜根源的体验和感受也作了精彩的描述:在草原生活的日子里,狼口余生的陈阵先是对蒙古草原狼有了一种着了魔的恐惧、敬畏和痴迷 他感到蒙古狼身上潜伏着、承载着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并深深地撼动了他的灵魂 文末的小狼之死更让其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也明白了了信仰的终极意义 同时,这种淡化情节强调主观感受的叙事特征使作品的审美意蕴得到了充分表达,拥有了更深层次的艺术感染力 叙述主体《狼图腾》是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史诗般的小说,独树一帜地把动物作为叙事主体引入小说,拓宽了小说的艺术表现领域,并且以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艺术表达,创造出了充满美感与生命震撼力的“狼”这一审美对象,丰富了文学形象宝库 《狼图腾》中的狼,以一种颠覆性形象出现在读者视野中,它们智慧、勇猛,充满温情,不惜以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和自由,让人们明白草原狼原来是一个优秀到值得人类去膜拜的物种 同时,《狼图腾》还用生动的笔触向读者揭示了草原万物的内在联系,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它所承载的生态警示作用值得人们重视 草原文化《狼图腾》被视为草原游牧民族文化、草原生存哲学的历史真实再现 长期以来,作者都将思考的重心投射在草原上,对草原上的生物予以观照,旨在将真实的草原文化呈现出来,故其小说文本呈现出强烈的民间情怀 纵观《狼图腾》,作者叙述的是原汁原味的草原民间生活,使得小说浸染了浓厚的草原大地气息 草原上的生物环由“草原狼―人与家畜―草原野生食草动物―草”围成,它们相生相克,相依相存,缺一不可 从表面上看,草原狼是人畜的天敌,它们掏马驹、叼绵羊,威胁着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可是另一方面,狼也是草原的保护神,它们作为草原的“清道夫”,对整个草原的繁荣和生态的平衡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狼图腾》的第十章始的养狼经历,从陈阵萌生了用养狼的主意到掏狼崽获得小狼至小狼的磨练与成长、最后到小狼不肯屈服向野狼一样战死的结束,陈阵的身份从一个只有一双眼睛的旁观者变成了能影响故事发展的参与者 此外,小说中的每一类动物,乃至每一个个体都具有性格 如狼:那条全书的线索“小狼”、英雄末路的白毛狼王、被掏崽的母狼、自杀也不留整皮的老狼、跑到累死也坚挺着的大狼;如狗:狼性十足的“二郎”、懂得保全的“黄黄”、杀狼不眨眼的巴勒以及喂养小狼长大的伊勒;如马:救陈阵一命的大青马、表现英勇的大黑马、懂得感恩的白马及马群的守护神儿马子 此外,诸如与小狼肉搏的老兔、千年獭山中的旱獭、优雅飞翔的天鹅、草原自由神牤牛、甚至于恼人的黄蚊等形象都具有特色,描写传神 《狼图腾》呈现了盛大的草原传奇的文学景观,为人们从空间铺陈开一幅草原的万物生长 截至2009年,《狼图腾》中文版(正版)已经实现销售300余万册,外文版已经出版30个语种,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中文版连续6年高踞文学类图书榜的前十名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泰晤士报》《南德意志报》《明镜周刊》《意大利邮报》以及美联社、BBC、CNN等欧美主要媒体都报道了《狼图腾》的消息和评论 2005年1月,《狼图腾》获第二届“九头鸟长篇小说奖”,并获获得10万元奖金 2007年11月10日,《狼图腾》获首届曼氏亚洲文学奖,并获1万美元奖金 2015年2月19日,改编自《狼图腾》的同名电影在中国大陆上映,由让·雅克·阿诺执导,冯绍峰、窦骁、巴森扎布、昂和妮玛、尹铸胜主演 “读了《狼图腾》,觉得狼的许多难以置信的做法也值得借鉴 其一,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 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 其二,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方,并在其最不易跑动时,突然出击,置对方于死地 其三,最值得称道的是战斗中的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 商战中这种对手是最恐惧,也是最具杀伤力的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评)“‘苍狼乐队’感谢《狼图腾》 它让我读出:深沉、豪放、忧郁而绵长的蒙古长调与草原苍狼幽怨、孤独、固执于亲情呼唤的仰天哭嗥,都是悲壮的勇士面对长生天如歌的表达;是献给《天堂》里伟大母亲最美的情感、最柔弱的衷肠、最动人的怨曲……”(蒙古族歌唱家腾格尔评)“《狼图腾》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是一个灿烂而奇异的存在:如果将它作为小说来读,它充满了历史和传说;如果将它当作一部文化人类学著作来度,它又充满了虚构和想象 作者将他的学识和文学能力奇妙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作品的独创性 它的具体描述和人类学知识相互渗透得如此出人意料、不可思议 因此,这是一部情理交织、力透纸背的大书 ”(文学批评家孟繁华评)“姜戎笔下的草原狼,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是现实的狼,也是历史的狼 因之,这是一部狼的赞歌,也是一部狼的挽歌 ”(文学批评家白烨评)“这当然是一部奇书,一部因狼而起的关于游牧民族生存哲学重新认识的大书,它直逼儒家文化民族性格深处的弱性,煌煌五十万言,五十万只狼群汇合,显示了作家阅历、智慧和勇气,更显示了我们正视自身弱点的伟大精神 ”(文学评论家周涛评)与《狼图腾》作者姜戎曾同在一个大队生产班的知青在看了《南方周末》的姜戎专访后情绪激动,并声称《狼图腾》全书胡编滥造,歪曲“狼”的本性,严重误导青年读者 同时,另一部分批评者对《狼图腾》中反复影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优劣论”表示不满,而作者提出西方文明因为具有与游牧民族一样的“狼性”而强盛不衰,更让一些学者觉得匪夷所思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刘小萌表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渔猎民族,包括蒙古、满族、突厥等民族的原始信仰是“万物有灵”,并以“长生天”为最高信仰 狼只是“万物”的一部分,如果非要把蒙古人对狼的信仰单独提炼和拔高,这种夸大是不科学的 而且先民的图腾信仰并不仅仅是表达赞美和欣赏,一些游牧民族把狼、豹、熊这样的猛兽作为图腾,表达的是一种恐惧心理 刘小萌说:“文学作品允许发挥主观创造性的虚构,但不能违背起码的历史记载和牧区的实际生活 小说里提到牧民的天葬是为了让狼吃掉尸体来完成升天的过程,事实上,牧民最理想的天葬是由鹰将尸体啄食,其次才是走兽啃食,最忌讳的是保留完尸 在内蒙古民俗里,鹰的地位远比狼要崇高,因为鹰对牧民的生活不造成危害,相反,我在内蒙古插队五年,从未听到牧民对狼有一句好话 狼只要一有接近羊群的机会,即便它已经吃得很饱,也要把所有羊的喉咙咬断致死 狼的本性在我看来,就是凶残、暴戾、贪婪 ”同为内蒙古知青的《血色黄昏》作者老鬼也表示:“不只是我,身边所有到过内蒙古牧区插队的老知青们,也都接受不了这本书 因为它虚构了一个事实,虚构了一种文化 蒙古族牧民非但不以狼为图腾,而且对狼是格杀勿论的 ”曾与姜戎同时期在满都宝力格牧场插队的马倌朱久健说:“据我10年的草原放牧经验,狼大都独来独往,非常少见 东乌旗一带的狼群在最猖獗的时候也不敢贸然袭击成年马群,根本不可能出现所谓‘勇猛、不屈、团队精神’的狼群与牧马人、军马群惨烈搏斗的事 至于说狼吃耗子防止草原沙化,我知道狼在夏天觅不到食时确实会吃些旱獭之类的东西,但耗子那么小,除非离得很近,否则根本看不见,而狼是绝对不可能让人靠近的 姜戎在访谈里说狼把老鼠拍晕了再吞下去,我们从没见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姜戎的初中同学李永存说:“我的很多学生,还有一些二三十岁的白领,既没下过乡,对其他内蒙古题材的作品也毫无兴趣,但对《狼图腾》却非常痴迷 我想是因为他们恰恰是这个市场恶性竞争最前沿的人,这些人需要一种理论和道德上的支持,去像‘狼’一样弱肉强食地生活 这其实是需要我们反思的 ”2004年4月,《狼图腾》由长江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后有不同版本的再版 书籍出版时间出版社ISBN参考资料《狼图腾》2004年4月长江文艺出版社7-5354-2730-8《狼图腾:蒙古文》2006年1月辽宁民族出版社7-80722-161-5《狼图腾》2008年风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978-986-146-435-0《狼图腾:维吾尔文》2008年6月新疆人民出版社978-7-228-11708-6《狼图腾——纪念版》2014年5月长江文艺出版社978-7-5354-4889-7《狼图腾——修订版》2014年12月长江文艺出版社978-7-5354-7689-0《狼图腾》2015年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978-962-04-3750-2《狼图腾:影像青少版》2015年1月浙江摄影出版社978-7-5514-0810-3《狼图腾》(精装本)2019年9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学习出版社978-7-5302-1992-8《狼图腾》(平装本)2019年9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学习出版社978-7-5302-1991-1《狼图腾》2020年2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978-7-5302-2024-5姜戎,本名吕嘉民,1946年生人 北京人 1967年自愿到内蒙古额仑草原牧区插队落户 1978年返回北京,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 姜戎出生于干部家庭,少年时期受过专业绘画训练,深受俄罗斯文学、电影和油画的影响 青年时期经历过文化革命 关心国家大事和政治运动和思潮,而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又使他多次受到挫折,因而铸锭了他凝重大气的创作风格 叙事宏大、细节丰富、主题多意,有跨越地域文化和民族信仰的人类化意义